站内公告:

行业新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房地产“互联网+”,转型不能只是表面功夫
更新时间:2016/1/6 11:47:21点击次数:1527次来源:本站字号:T|T
【导言】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使得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正式被纳入国家发展计划。在此背景下,作为传统企业典型代表的房地产行业,不得不顺应趋势调整策略“拥抱”互联网。基于这种行业大变革的关键节点,专注互联网服务领域十余载的宜昌蓝光公司,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015年上半年至今,房地产市场两件大事值得关注,第一是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互联网+”理论的提出;第二是房产市场趋于回暖,销量上升,房价下跌得到有力把控。两件事看似毫不相关,但实则相辅相成。

  “住”一直是老百姓“衣食住行”中最为焦点热议的话题,也事关民生,随着“衣食行”正逐步深入的拥抱互联网,与“住”相关的房地产行业却因其传统企业的固有弊端,一直未能与互联网行业产生实质性的交融合作。而今,在国家级别的互联网强大背书下,互联网+“住”的话题也成为了诸多房地产企业的关注热点和战略焦点。在互联网服务行业践行十余年,被誉为“助力传统企业‘互联网+’实战第一品牌”的宜昌蓝光曾在编撰发行的《网络时代的品牌管理》一书中就前瞻性的提到:“在互联网中,消费者可以自由便捷的获得服务商信息,选择产品并享受服务,而同时,企业也需要尽可能展现优势,并增值服务来获得消费者青睐。在此过程中,单纯的买卖关系演变为相互沟通交往的关系,而消费者享有了此关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这一点,敦促了企业不断提供更加精准和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来迎合消费者,并根据市场变化来改变经营策略。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

  然而,在最近的几次与逾20家知名的地产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中了解到,虽然房地产企业勇敢的迈出尝试性的步伐去贴近互联网,但其合作模式目前仅仅局限于营销环节,即互联网只被房地产企业当做是“网络化的多元媒体营销”工具。其整合媒介、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虽然得到充分利用,但房地产企业仍然还是在做概念,推广告,只不过概念有了一点创意。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表面功夫无法改变房地产企业一直以来塑造的固有印象,也根本无法从实质上实现房地产行业的优化重组。

  目前房地产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应该体现在社区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优化上,这些,都是需要利用互联网模式来全面打造和重新配置的。以万科集团举例,为了提升物业运营效率和收获良好的用户体验,万科研发了“睿服务”FIT模型,旨在解决传统物业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力求针对每一个对象,达到数字化、精准化的可控模式。目前已具有警报功能,水电精细化管理功能和室温调节功能等,为用户塑造了良好的居住体验。

  而在未来,开发商通过产品优化设计、精准传播互动、服务、平台、大数据等系列措施,将可以精准迎合用户的置业需求,形成快速去化,并且有效塑造品牌的偏好度。房地产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将远远不仅局限于营销或者服务的单一块状领域。一旦企业全链条互联网商业模式得以形成,将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去中间环节,降低开发、购房及交易成本,让买房子成为一件兼具便利和价格优势的行为。这样,才是房地产互联网转型的终极旨意所在。

 
(编辑:管理员)
点击关闭